第二位同學使用的《群青》樂譜,五線譜上所有空白的地方都寫滿了音名和指法。我慨嘆一聲:「太吃力了吧!」
最近收了幾位曾經上過「流行曲速成班」的新生,都說想跟我從基礎學起。
我問他們流行曲學得怎樣,第一個說彈出來了,但不好聽。
我請她使用數字譜彈了一首《天空之城》,是彈出來了,但卻沒有鈎起我們童年對宮崎駿這一經典動畫的回憶——旋律做不出連音,聲音強弱控制不住,因為沒有使用踏板令曲子乾巴巴的;而她對指法、觸鍵、音色起伏等細節當然是沒有概念了。
我理解她花費了時間和金錢卻得不到愉快的學琴體驗的失落,更對社會上出現凡事皆可速成這個想法感到無奈。
第二位學生說,他之前上鋼琴班學的第一首曲子就是Yoasobi的《群青》,彈了一半,後一半「handle唔倒」。
他把他的《群青》樂譜發給我,五線譜上所有空白的地方都寫滿了音名和指法。我慨嘆一聲:「太吃力了吧!」
第三位說上速成班跟預期有落差,也找不到樂趣。
說到點了:如果培養個興趣,但找不到樂趣,還有繼續的理由嗎?
如果你把彈琴視為興趣,便沒有速成。
彈琴是技巧性很高的興趣,就如舞蹈、書法、溜冰一樣,沒有給予時間打好根基,越級挑戰,即使兩星期練好一曲,也只模仿了形,不可能彈出神韻,跟習琴一兩年甚至10年20年彈奏出來的效果不可以同日而語。
即使是最簡單的曲子,要彈得優美,其實都需要逾十項技巧和協調:手指的協調、左右手協調、手腕運用、手指的靈活度、手臂和上身的使用、手眼協調、節奏拿捏、對音程認知,踏板使用、耳朵對聲音的靈敏度和反饋……你在YouTube 看到別人彈琴架輕就熟,琴音婉轉悠揚,背後付出是以年計的努力和功力,和三個月速成學琴的概念不在同一個維度上。
每個人需求各異,我不是要評論速成班好壞,只想說如果大家計劃速成學琴,最好還是先了解一下古典鋼琴和速成班的差異,並對學習效果抱以合理期望。